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
要闻聚焦
|
工作动态
|
科学动态
|
科协动态
|
地方科协
|
政策法规
|
科技人物
|
科技头条
|
科普知识
|
通知公告
|
新闻
内容
下载
会员
您的位置:
主页
>
科技人物
> - 正文
[返回]
新闻
内容
下载
会员
相关信息
·
摆起健康地摊为广大群 ..
·
“科教兴国”战略的体 ..
·
林鸿宣:誓干一辈子水 ..
·
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 ..
·
郑大校长申长雨当选中 ..
·
郭光灿院士:祖国将我 ..
·
李政道沪上开讲 寄语 ..
·
董申保院士:向我的老 ..
·
华裔科学家潘忠礼:以 ..
·
唯一存世的莎翁肖像画 ..
刘泽明:航天科技事业的领跑者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6-30 20:36 浏览:次
作为我国固体火箭发动机专家,他研制完成了两项国内外首创的喷管技术,负责完成的某新型发动机演示验证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第三代固体发动机应用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完成的某型号发动机有力推进了我国第四代固体发动机技术发展,缩短了与国外的技术差距。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等。他就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刘泽明。
与航天事业结缘
刘泽明1961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名普通工人家庭,父母是铁道部太原机车车辆厂职工。天资聪明的刘泽明学习优秀,但是生活多磨难,他遭遇了辍学的境遇,期间,他当过泥瓦工、油漆工、木工三门手艺。生活的艰辛,让他从中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
1977年,学校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双亲的严令下,刘泽明到太原机车车辆厂子弟学校读高中。1979年,刘泽明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满足了他一直想从事国防事业的愿望。
1983年,刘泽明走出国防科技大学的校门,带着美好的憧憬,来到我国固体火箭的摇篮——中国河西化工机械公司41所工作。他谦逊、勤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脱颖而出,成长为技术骨干。
创新是我工作的动力
在工作早期(时间),作为某重要研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之一,经过多少次失败的考验,一扇扇神秘的大门敞开了,他们最终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他解决了固体火箭发动机承压密封囊的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和选材等关键技术问题,还会同有关人员解决了成型工艺、密封及其附加摆动力矩偏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这项新成果在1991年通过了部级鉴定,鉴定意见赫然写着:“该成果属国内外首创,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研制的某型号喷管再传捷报,鉴定意见同样是国内外首创,国际先进水平。
近年来,他领导和组织了六院“十一五”固体推进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工作,开展了90余项预先研究和技术创新项目研究工作。其中,高能推进剂技术、大型碳纤维复合材料燃烧室壳体技术、大型摆动喷管技术、轻质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取得系统突破。在众多单项技术突破的基础上,他组织策划了某新型地地导弹两级发动机主要技术方案,完成了3项关键技术和6项重要支撑技术实现途径与试验验证方案等工作,通过了两级发动机整机关键技术综合集成演示验证试验考核和项目验收,整机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固体推进技术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第三代固体发动机应用和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该项成果2007年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他还领导和组织完成了多种新型高能和特种推进剂技术、高强有机纤维技术、宽温域固体发动机设计和试验验证技术等多个项目的技术攻关,单项技术或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或前列水平,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第四代固体发动机技术发展。针对某型号发动机高比冲、高质量比、高速、高加速和宽温域使用等要求,采用综合设计优化策划方法,仅用两年时间,成功完成首发地面点火试验。该项目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的防空导弹发动机技术达到了俄、美第四代防空导弹发动机技术水平,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防空导弹发动机技术的发展,缩短了我国与俄、美等国家的技术差距。该项成果2010年荣获“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为我国固体发动机领域的专家,他曾先后获得“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银质奖、航空航天部“首届航天十佳科技青年”、航天部“新长征突击手标兵”、“航天基金奖”、“内蒙古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获得五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航天工业总公司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999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2005年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踏踏实实工作 踏踏实实做人
他说:“我难忘大学毕业时老师的叮嘱:走出校门,第一件事是踏踏实实做人,第二件事是踏踏实实做事。”干工作他有个信条:自信+执著+认真=成功。时势造英雄。仅某新型号两级发动机就有三大关键技术和六项重要支撑技术横在面前,如果作为技术主帅没有自信、执著、认真,怎么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身体并不好,做过胃修复手术。他全凭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埋头苦干,孜孜以求,让智慧在型号战线上放出光彩。
他说:“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都是时代的英雄,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六院曾经陷入过“任其自生自灭”的窘境,职工曾经只发70%的工资。六院地处塞外边陲,许多大学生到了这里又“孔雀东南飞”,另栖高枝。加上下海潮,那时这里连续几年出现人才负增长,人才流失非常严重。可是,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都没有打动他的心,他始终用淡泊平静的心态去创造事业的奇迹。他始终认为是党,是老一代航天人造就了他,是“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培育了他,他意志更坚定,工作更勤奋……
他信奉陶行知“行以求知知更行”这句颇具哲理的话。他想到要为国防事业、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更新知识。于是,他年过不惑之时,在工作压力十分巨大的情况下,又毅然和小字辈一起攻读在职“宇航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他是一边指导研究生,一边又读研究生。他以令人钦佩的毅力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后,又兴致勃勃地开始攻读航空与航天博士研究生学位。
刘泽明深知要推动中国固体火箭技术向前发展,必须大力培养后备人才。为此,对时间一向吝啬的他,还是把许多时间倾注在年轻一代的身上。他悉心帮助指导年轻人,让他们在业务上尽快成长,担当重任。他还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做兼职教授,指导硕士研究生。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一批年轻人争相竞秀,业务成长很快,有的刚工作几年就成长为业务骨干,能够独立处理许多技术问题。许多青年为有幸在他的指导下工作而自喜。
2010年是“十一五”和“十二五”计划的衔接年。六院已制定“一个目标,两个动力,三个体系,四个能力”共6大类、15小类、116个子项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一院之长,他早已掂出了身上担子的重量。这是新的挑战,他也习惯了这种挑战。每当有人问他感觉如何时,他总是说:“习惯啦,我们干航天就是来解决问题的,就是来创造的。”面对取得的诸多成绩和荣誉,刘泽明同志总说那是团队努力的结果,其实自己很平凡。现在作为院长的他依旧遵循“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原则,带领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实施“营销、创新、成本、组织能力提升”四大战略,全力向“学习型、创新型、节约型、效益型、和谐型”六院目标冲刺,立志为我国航天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以及地方经济腾飞再做新贡献!(赵曦 编辑:晟晔)
内蒙古科协供稿
上一篇:
为玉米育种事业鞠躬尽瘁——记河南玉米育种专
下一篇:
范泉水:病毒王国的“拼命三郎”
© Copyright 2000-2014 www.nmgkjzx.com All right reserved.
内蒙古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www.nmgkjzx.com网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