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的位置: 主页 > 科技人物 > - 正文   [返回]

  
相关信息

·摆起健康地摊为广大群 ..
·“科教兴国”战略的体 ..
·林鸿宣:誓干一辈子水 ..
·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 ..
·郑大校长申长雨当选中 ..
·郭光灿院士:祖国将我 ..
·李政道沪上开讲 寄语 ..
·董申保院士:向我的老 ..
·华裔科学家潘忠礼:以 ..
·唯一存世的莎翁肖像画 ..

大师相继离去,引发“学术失重”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6-30 20:36   浏览:次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事件回放:




  仅仅一天,两位中国学界的泰斗级人物相继离去,人们从心底里感觉到一种难抑的“学术失重”。

  2009年10月29日,著名生物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生物物理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贝时璋逝世,又引来国人的一片哀悼。

  两天后,2009年10月31日,“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溘然离世。全国人民再次投入到巨大的悲痛之中。2009年11月11日,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相关媒体,给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题为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的公开信。一时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成为了每个关心教育的人无法回避的创痛。

  2009年岁末,又一位学术巨匠离我们而去。11月23日,著名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文化史学者杨宪益离世,为这个大师纷纷远去的年份画上了一个凝重的句号。

  一年之内,数位学术巨擘相继离去,让我们在唏嘘感叹的同时,也不得不反思,面对大师离去的背影,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我们又该做些什么?

  各方观点:

  浙江师范大学教育评论研究所所长刘尧:我国的大学,与其整日呼唤“大师”的横空出世,不如先打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形成学术民主、自由创造的空气。大学学风不正,除了搞坏大学学术风气,阻碍教育水平的提高;搞垮学者队伍,培养庸人懒汉;拖垮大学教育,使其无法立足于世界,更为严重的是,这将影响我们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若任其发展下去,季羡林先生有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感觉,就不再是感觉而是现实了。





  点评:

(责任编辑:王太拓(实习))

   
上一篇:范泉水:病毒王国的“拼命三郎”
下一篇:拳拳赤子心 殷殷科研情——记中国科协八大代表
© Copyright 2000-2014 www.nmgkjzx.com All right reserved.
内蒙古科技咨询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www.nmgkjzx.com网址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