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蔬菜和水果里面,农药残留高达13%、重金属超标达24%、硝酸盐过量12%……食品安全已经成为我国当前食品生产的主要问题!”10月10日举行的第九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式暨广东科协论坛第45期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表示: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他呼吁,广东率先建成食品安全物联网体系,用高科技扭转食品安全现状。
第九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张炜哲 摄)
10月10日上午,广东省科协主办的第九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举行开幕式,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梁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罗锡文,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刘焕彬,广东省直有关部门、在穗有关高校负责人,以及科技人员、学生等500多人出席开幕式。本届活动周主题为:科技支撑转型升级•携手建设幸福广东。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科协大团体的优势,促进科技人员的成长,促进学科进步和技术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知识传播、交流与应用。
开幕式后举办了广东科协论坛第45期专题报告会。由我国农业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农业机械装备机电一体化和水稻生产机械与装备著名专家、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做 题为《食品安全与物联网》的专题报告。罗锡文院士列举了食品污染实例和食品安全数据,详细分析了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环节,由此引出了物联网在食品安全中应用的概念,强调了物联网在食品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和发展趋势。他认为:物联网可以为保证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物联网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将能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即利用物联网进行人与物、物与物的沟通,建立食品可追溯机制,真正实现食品安全。
罗锡文院士做客第45期广东科协论坛(张炜哲 摄)
瘦肉精猪肉、染色馒头、地沟油……近年来问题食品五花八门。罗锡文忧心道,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剂、加工机械、包装材料、包装机械、加工人员诸多环节都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威胁。他解释说:虽然并非所有食品添加剂都有害,但目前我国存在的问题是不合理使用添加剂。即便是在安全的环境中生产出的安全的食品,在食品流通过程,在储存、运输、销售的环节中,由于无法监督,无据可查,也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安全。
会场座无虚席(张炜哲 摄)
“物联网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途径之一。”罗锡文表示,物联网可以用在农业生产环境监控、农业生产过程监控和农产品的品质检测等领域,土壤是否受到污染,畜禽是否健康,甚至包括水果的品质,都可以从物联网上知道得一清二楚。他透露,广东省已被批准为“全国信息试点省”,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也处于世界前沿水平,希望广东可以在食品安全物联网上,率先迈出一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第45期广东科协论坛由广东省科协主办。广东省农学会、华南农业大学承办。广东省食品学会、广东省科普信息中心、广东科学馆、羊城晚报社等单位协办。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主持报告会。中国科协网、广东省科协网对本次论坛做了在线图文直播。>>点击进入在线直播页面(刘玮宁 张炜哲)
广东省科协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