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5日,河南省预防医学会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换届选举大会暨专题学术报告会召开,旨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心外科范太兵进一步降低河南省先天性心脏病缺陷患儿的出生率,做到早防早治,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大会代表选举产生了第二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委员和秘书,并颁发了聘书。河南省妇幼保健院、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主任李群当选为河南省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换届会议后,举办了学术讲座,邀请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中心主任张海波、李奋和张玉奇教授作了小儿先心病的产前诊断和治疗进展专题学术讲座。
“小儿先心病防治专业委员会成立两年来的,汇集了河南省内围产医学、小儿内科、超声科、小儿心血管外科等相关专业人士,建立了从孕前预防、孕中筛查、早期干预到产后治疗一体化的防治体系,降低了先心病患儿的出生率,提高了先心病的防治水平”,李群介绍说。
据专家介绍,目前研究显示,小儿先心病的发病与家族遗传、孕妇的工作、生活环境、高龄孕妇及生活、工作习惯有很大关系,如果孕妇在妊娠前后一段时间抽烟、饮酒,怀孕早期受到病毒感染,接受放射治疗,接触生物、化学试剂等,都会影响胎儿心脏的健康。因此,在怀孕期间,孕妇要避免射线辐射、病毒感染和服用药物,不吃有污染的食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
目前视频显示终端工作人员大量增加,人们对于电磁场暴露是否增加子代先心病的患病危险尤为关心,但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显示电磁场暴露对于妊娠结局没有明显不利影响。
今后,该专业委员会将致力于推动在河南全省建立先心病患儿的防治网络,并对该病的发病原因、预防和治疗作进一步的研究,大力进行先心病防治工作的宣传,积极推进河南省先心病的防治工作,造福于河南省的广大先心病患儿及其家属。
据了解,先天性心脏病是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2010年中国出生缺陷调查报告显示:胎儿先心病占出生缺陷的首位,其发生率为3-8/1000活产婴儿,是我国城市0-5岁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原因。我国每年新出生15-20万左右的先心病患儿,河南省每年新出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3万至4万,位于各种先天性畸形发病率之首,而且比例还有上升的趋势。
会上,围绕做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防治工作,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教授、河南省小儿先心病诊治中心主任李群教授作了《胎儿心脏病的临床决策与干预》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心外科主任张海波教授作了《新生儿婴幼儿先心病外科治疗进展》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李奋教授作了《先天性心脏病心导管术—适应症的变化与诊治进展》报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心超声科主任张玉奇教授作了《胎儿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报告,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超声科吴娟医生作了《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报告。这些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的专题学术报告,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欢迎。
(河南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范顺阳供稿 编辑:王红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