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梁素海是阻隔烏蘭布和沙漠與庫布其沙漠連通的重要關口,也是關乎黃河中下遊水生態安全的重要節點,但在十幾年前,烏梁素海水質遭到汙染,生態體系呈現危機。在此之前,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也在為草原退化發愁,過度使用後,導致天然草場沙化嚴峻。為保障我國北方生態安全,近年來當地開展生態保衛戰,對癥下藥,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施行七大修正辦理工程,觸及1.63萬平方公裏作為我國第八大淡水湖,烏梁素海是黃河流域最大的功用性濕地,也是荒漠半荒漠區域罕見的濕地。國際八條鳥類遷徙通道中的南亞、西南亞-中亞和東南亞-澳大利亞兩條通道在此交會。
2023年7月14日,內蒙古巴彥淖爾,遊客在烏梁素海搭船遊玩,感觸夏日烏梁素海的醉人景色。圖/視覺我國實際上,它的重要性遠不止如此。整個烏梁素海流域阻撓了烏蘭布和沙漠向東腐蝕,是國家「兩屏三帶」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帶」的要害區域,承擔著調節黃河水量、維護生物多樣性、改進區域氣候等重要功用。
20世紀80年代,烏梁素海的水質逐漸惡化。起因是烏梁素海接收了河套灌區90%以上的農田灌溉退水、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2008年烏梁素海水汙染到達頂峰,湖區一度迸發大面積「黃藻」。2005年至2014年,湖區水質一向徘徊在劣五類。
隨同水質問題,地處內蒙古西部巴彥淖爾市境內的烏梁素海流域還呈現了草原荒漠化、沙化、貧瘠化。草地中植物種數開端急劇削減,植被蓋度和穩定性下降,導致草原對烏梁素海的水源修養效果和作為入湖汙染物阻隔的生態屏障功用累年下降。
因為多年開發,烏梁素海流域周邊的烏拉山、白雲常合山和渣爾泰山三條山脈,遺留了很多露天廢棄礦坑,礦山地質環境和地表植被被嚴峻破壞,成為全域最為嚴峻的水土流失區。又因為烏蘭布和沙漠東侵,每年向黃河傾入很多黃沙,致使河床不斷舉高,使流經巴彥淖爾境內的345公裏黃河成為懸河,一起也影響了烏梁素海流域水質。
為了扭轉局面,當地開端對癥下藥。2018年,烏梁素海流域山水工程啟動,1.63萬平方公裏規模,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態要素,體系施行七大修正辦理工程。
據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副廳長郭心語介紹,修正重點包括烏蘭布和沙漠綜合辦理、烏拉山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水土保持與草原植被修正、河湖連通與生物多樣性維護、農田面源及鄉鎮點源汙染綜合辦理、烏梁素海湖體水環境維護與修正、生態環境物聯網建設與辦理支撐七大工程。
當地開端在河套灌區施行控肥、控藥、控水、控地膜,工業廢水循環使用就地消化,可繼續長效化控製面源汙染;在湖區,則通過生態補水、蘆葦加工轉化、水體循環等辦法,改進湖區水質,消滅內源汙染。
此外,人們還在沙漠中植綠固定沙丘、樹立鎖邊林等,徹底切斷沙漠入侵黃河通道,如今,烏蘭布和沙漠呈現出「全體遏止、部分好轉」的傑出態勢。
目前,湖區全體水質已由2010年地表水劣五類到達地表水五類規範,部分區域水質已到達四類規範。巴彥淖爾市大氣環境質量繼續向好,2022年空氣質量優秀天數為322天,揚沙和沙塵暴發生的頻度和強度完成「雙降」。
7.6萬畝生態修正區,年累計可完成增收超141萬元內蒙古自治區錫林浩特市坐落首都北京正北方,是距離京津區域最近的草原牧區。全市草原面積達2095萬畝。我國第一個草地類自然維護區——錫林郭勒草原國家級自然維護區就坐落錫林浩特市境內。
2021年7月24日,內蒙古錫林郭勒,烏拉蓋草原。圖/視覺我國2021年10月14日,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條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上,自然資源部疆土空間生態修正司發布了《我國生態修正典型案例集》,「錫林浩特退化草原生態修正項目」作為唯一當選的草原生態修正典型案例,是聯合國向國際推薦的可仿製、可借鑒、可推廣的草原生態修正樣板。
早年間,地處錫林浩特市西北部的寶力根,因放草場和打草場過度使用,一起受極點氣候的影響,該區域存在植被退化、土壤沙化較嚴峻的傑出問題。除此以外,又因為人口添加以及草原鼠蟲災頻發等要素,導致天然放草場退化沙化嚴峻,呈現零星分布的風蝕坑。
內蒙古自治區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告知記者,打草場存在過早刈割、留茬高度低、過度摟耙、不輪刈、不留隔離帶等問題,導致植物種子未能成熟落地、地表無枯落物、地表水分蒸發量大和腐殖質削減、土壤貧瘠、植被蓋度和品種削減、產草量逐年下降等現象。
當地開展了辦理區修正工程。針對退化放草場生態修正,辦理規模到達1萬畝。其間,0.7萬畝中重度采取「免耕補播+上肥+圍封禁牧+管護」辦法,其他0.3萬畝嚴峻風蝕沙化草地采取「土地平整+設置草簾沙障+免耕補播+上肥+圍封禁牧+管護」辦法。針對沙化草地土壤貧瘠,有效養分含量低的問題,當地采取了施用有機肥辦法。
人們在作業過程中,嚴格執行種子箱和化肥箱分隔,進步出苗率和幼苗成活率。而在草種挑選上,首要選用耐寒耐旱物種,例如高冰草、沙生冰草、沙打旺、羊柴。
關於野生優秀鄉土草種育嬰,當地挑選具有育嬰潛力的優質野生草種進行圍封、上肥等人工育嬰,進步野生草種的種子產值,添加退化草原生態修正用種。育嬰0.1萬畝的草種,他們采取了「施液態有機肥+草種采收+管護」的辦法。
據介紹,修正2年至3年後,退化放草場植被蓋度添加到40%-60%,幹草產值進步50%以上。草群中多年生優秀牧草份額添加,土壤有機質添加10%以上。一起,嚴峻沙化草地植被蓋度到達40%-50%或以上,辦理區域植被蓋度、植被高度和植被密度跟著辦理年限的添加而明顯添加,風蝕得以控製,周邊環境得到明顯好轉。
上述負責人表明,因為實行了全程禁牧和補播上肥辦法,草地生產力明顯進步。項目建成後,7.6萬畝生態修正區,年累計可完成增收141萬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