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對的嚴重全球性挑戰。二氧化碳排放力求於2030年前到達峰值,力求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這是我國作出的慎重承諾。為向世界講述我國綠色開展故事,展示我國低碳轉型開展獲得的成果,在中央網信辦網絡傳達局指導下,人民網策劃「你好,碳中和」主題調研行,調研團隊日前分赴我國六座城市調研節能減排項目、低碳生活方式配套工業開展狀況。
風吹草原,夏天清涼。
6月底,由外籍專家、留學生、媒體記者組成的調研團隊走進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來到內蒙古能源大縣準格爾旗,從一顆準格爾煤炭讀懂內蒙古的「雙碳」行動。
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內蒙古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也承擔著綠色轉型的重擔。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煤炭資源豐富。依煤而立,2022年,準格爾旗GDP超過1300億元,位列內蒙古自治區之首,排在西部地區第二名,是內蒙古不折不扣的經濟強縣。
傳統工業穩中有進,新工業層出不窮,準格爾旗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關頭。
「在這兒看到的一切都令我十分意外,燒煤居然不會發生對環保有害的工作。」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英國籍留學生韓齊樂在內蒙古久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觀賞後感嘆,「我本來認為煤化工廠會發生許多汙染,但是這兒經過改進工藝流程,並重復利用排出來的二氧化碳持續出產等手段來完成綠色出產,真的十分令人吃驚。」
同樣大吃一驚的還有來自華僑大學的安哥拉籍留學生衛宇達。「一塊黑乎乎的煤居然能夠變成白色的食品保鮮膜!煤炭快捷了人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在出產過程中一起兼顧了環保低碳,令人驚喜又意外。」
不僅是煤炭自身,煤礦周邊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進入魏家峁煤電公司廠區,天藍樹綠,連片的光伏板布局在廠區建築屋面。外籍專家、留學生在電動重卡移動換電站前細心聆聽北方魏家峁煤電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飛的講解,頻頻提出疑問。
「房頂光伏發生的綠電除了用在換電重卡上,還會用在什麽地方?」「移動換電站比較固定換電站有哪些作用?」……來自比利時的人民網法語專家曉琳提出一連串問題,張飛一一作答:「綠電首要用於廠區內。由於露天礦在不斷移動,需要挖掘、填平、移動、再挖掘,比較而言,移動換電站要更加靈活更高效。」
「只需要5分鐘就能夠一輛巨大的礦貨車換電,這速度十分令人吃驚。」曉琳說:「溝經過程中,我感受到在我國、在內蒙古,這樣的房頂光伏、綠色礦山是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一路向北,準能集團的露天礦已經變成了生態公園。舊日塵土飛揚的露天礦,現在植被蒼翠,空氣清新,滿眼綠意望不到盡頭。站在公園的草地上,韓齊樂深呼吸,滿眼驚奇:「真的很難幻想這樣的工業能如此環保,挖掘煤礦的公司們會這麽盡力。」曉琳說:「煤礦就來自大天然,他們在挖掘後再從頭種上植物,就是還原了天然本來的面貌。」
韓齊樂嘗試轉了轉「退役」礦卡的方向盤,目視前方,神情專心。「我終於知道為什麽小轎車要插上那個高高的旗子了,由於這個礦貨車實在是太高了,不然根本看不到那些小小的轎車。」
「我一直覺得煤礦和環保是相反的,但這在裏,這兩者融合的很好。」衛宇達說,「在內蒙古環保的方法越來越現代化,公司們也越來越註重降碳環保。」
韓齊樂嘗試駕馭「退役」礦貨車。人民網 寇雅楠攝「腳下有煤炭,頭頂有風景。」準格爾旗正在跳出煤炭挖掘舒適區,轉型開展新能源。天合光能內蒙古天晟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明說,內蒙古的優勢以前叫做「羊煤土氣」,現在正在向「追風逐日」轉變,當地政府對新能源配備製造業的政策支撐力度十分大。」所以咱們就把光伏組件工廠布局在了這兒。」
衛宇達說:「經過介紹我也了解到天合光能不僅僅服務我國國內,他們還很國際化,工業布局泰國、越南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不僅在國內開展,更把這些優勢分享出去,我覺得特別好。」韓齊樂也表明:「希望企業之間能夠增加溝通,把節能減碳的方法和經驗更多地分享出去。」
「幻想中的內蒙古人煙稀少,生活方式很傳統。」曉琳笑著說,「實踐來到這兒才發現內蒙古的生態環境良好,工業如此環保而現代。未來有機會會帶著朋友們再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