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高校不断加强立异渠道体系建造,大力培养立异人才,加快会聚立异资源,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高校科技立异归纳实力完成跃升。高校研讨与试验开展拨入经费从2012年的768.7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592亿元,十年累计拨入经费总额超万亿元。高校科技活动中的研讨与试验开展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的20.9万人年增长到2021年的33.4万人年,增幅近60%。立异资源的会聚为高校原始立异才能跃升和关键技术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异渠道体系愈加完善。十年来,教育部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严重需求,自动布局建造了25个前沿科学中心、38个国家级协同立异中心,系统布局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讨中心、省部共建协同立异中心等渠道逾1500个。此外,高校牵头建造了一批国家严重科技基础设施、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国家户外科学观测台站等支撑类严重渠道,初步形成了层次明晰、布局合理、支撑有效的科研渠道体系。
成果转化才能明显提升。十年来,教育部不断强化高校科技成果搬运转化组织和人才队伍专业化建造,率先调整专利赞助奖励政策,推动专利申请前评估准则落地,着重发挥产权鼓励和评价导向作用,高校科技成果供应质量和转化功率明显提升。高校专利授权量从2012年的6.9万项增加到2021年的30.8万项,增幅达346.4%,授权率从65.1%提高到83.9%;专利转让及答应合同数量从2000多项增长到15000多项,专利转化金额从8.2亿元增长到88.9亿元,增幅接近十倍,不仅完成了量的增长,也完成了质的提升,把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表明:“十年来,高校在国家科技立异中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在基础前沿领域、关键技术方面产出了一批具有标志性含义的严重科技成果,对接国家战略、国家需求愈加严密,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了关键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