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蓝莓、杨梅让人垂涎。近年来,特征浆果工业年均增速达30%,成为重要的乡村特征工业。可是,因为浆果采后保鲜难度大,损失率高达40%至50%,且在加工过程中质量易劣变,养分流失大,工业开展受到严重约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郜海燕团队研创了特征浆果高质量保鲜与加工关键技能,使得腐朽率下降50%。这项效果在上一年国家科学技能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科学技能进步奖二等奖。今年以来,效果加快应用于主产区和浆果加工企业,成功完成了工业化。
“农业不加工,到头一场空”。曩昔,受制于加工技能,农产品加工普遍同质化,精深加工不足,加工转化率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说,针对加工的科技短板,全国300多家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成立了国家农产品加工工业科技创新联盟。数据显现,截至现在,我国已经树立农产品绿色加工技能体系,开发形成了4大类、22个中类、57个小类合计数万种食物。加工技能在全程冷链、精深加工、养分健康等范畴快速开展,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业质量提高。上半年,全国农副食物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
科技引领农业迈向设备高效,让“菜篮子”生产打破了季节和地理约束。近年来,我国农业设备向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加快开展,高光效低能耗LED植物工厂在北京、广东、山东等地推开;立体高效密闭式畜禽养殖环境操控技能发展加快;集装箱生态养鱼、循环水工厂化养殖等绿色模式逐渐优化。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国际设备农业第一大国,设备农业产量占农林牧渔业总产量份额达44%,保证了周年供应。
跟着农机农艺和信息技能融合,智能农业装备加快应用,自动驾驶、农业机器人和无人农场异军突起。农业乡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副司长王甲云介绍,现在,我国小麦生产根本完成全程机械化,水稻、玉米播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越80%,斗极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播种每千米垂直误差小于3厘米,无人飞机植保提高作业功率超越60倍。在智能农机、无人机植保服务、农业物联网和农业大数据等范畴,我国占全球产量比重超越30%。
|